今天上课,老师用一部电影和我们一起探讨教育方式,看后很有感触,在网上一找,关于这部电影的影评也蛮多的,以下是和自己感受相同的影评。作为日记,也作为作业吧!
《死亡诗社》名字很醒目,至少在和电影中学生们相同年龄的我们太少接触死亡这个字眼,也因此,还有个更为舒缓中庸的名字:《春风化雨》。我不喜欢《春风化雨》这个名字,因为无法去正视死亡的人是懦弱的,而敢于去探讨那最终来临的那一刻,或许我们才会去珍重活着的时光。
死亡:
死亡对于Neil来说,是解脱。就如同zhaokf老师第一堂课所说的那样,当年华老去的时刻,当岁月逐渐褪色的时刻,每个人在死亡来临时刻,应该想想自己走过的路是不是值得铭记。
当然Neil的死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是一种逃避。的确,在还未享受青春的年华就用极端的方式来捍卫青春的独立与自由,这代价大了些。
可我们为什么如此去看重生命的外在的年轮而忽视了生命的真谛呢?一个被思想禁锢的灵魂,何不在最后绽放绚丽的一幕?一个注定被打造的心灵,何不用子弹来呐喊?
青春:
青春是及时行乐,是为自己而生活。我们可以放飞身心,可以和着青草和朝露呼吸自由,可以无翅飞翔在无垠的精神田地。只不过,我没有享受到青春这样奔放的权利,因为我活着,为上有尚待孝敬的父母,和下有未来嗷嗷待哺的子孙,然后一声叹息……上帝是公平的,他为你创造了辉煌,让你在天堂带着流星划过天际的美丽,或者平庸一辈子,知足而无闻。但后者,显然不是青春所要展示的,青春是用来创造那一刻让人怦然心动的东西,可以是一首诗,一段小曲,一出话剧,一个蜕变成不朽灵魂的生命……
伤逝:
如果你步入了20岁,看了这部电影是徒增伤感却无助的悲天。因为你已是社会的一份子,有太多物质的追求把曾经美丽的梦想给悄悄抹去,待到在这部电影中才猛然发现,回首走过脚印已经没了青春的轻舞飞扬,而是已被塑造后沉稳老道的厚实。再也抓不住青春的尾巴,又何必去怜悯逝去的东西?
抓紧时间!这话恐已不是我们能把握住的,如果你还只有15岁,或许看着一张张泛黄的照片,寻找已去的故人的英姿,能有所发现。
zhaokf不是老师,而是导师,他从不灌输什么,而是用诗歌告诉学生们什么是人需要用生命来追求的。诗社的成员也不再是学生,而是有了自己思想去领悟一点真知的人,在不断的探索中,每个人都改变了很多,懦弱的变得勇敢,莽撞的变得成熟,胆小的变得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