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4时,醒来了,无论怎样都无法入睡。
大脑里还在想着关于这次新三届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的事,有很多的感触。
感触一:乐感,是音乐课的灵魂所在。老师对音乐的感悟、体验,必定通过自己对作品的分析、理解、表现、阐述等方面体现。就其在课堂上呈现出来的外化的表现为,教师行云流水般的键盘、声情并茂的范唱、独具匠心的对歌曲的二度创作,一举手一投足之间,一个表情一个手势,乐感会自然而然的流淌出来。特别的,是教师对音乐情感的共鸣对音乐发自肺腑的喜爱去影响、感染学。乐感,是音乐课堂的灵魂,必须要老师不断的内修才能具备的精髓。
感触二:关注音乐本体。音乐本身是情感的艺术,是依附于音乐诸要素而表达的。音乐课要有“音乐味”,需要老师在设计教学活动中去关注音乐本体,旋律、节奏、速度、力度、和声、织体等方面。从音乐要素中引领学生去感受音乐所富有的情感,进而达到声情并茂的表现。任何摒弃音乐要素,枯燥的一再强调情绪!情绪!的课,是苍白而无力的,偏离音乐太远了。音乐教师的职责所在,就是让学生了解音乐的语言所表达的情感和塑造的音乐形象。
感触三: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关于这句话,任何一个做老师的都知道。但是,真正在课堂上坐到平等的有几人?更多的音乐课,老师像一个演员,做课、表演的痕迹太重。试想,一个强势的人和一个弱势的人在一起能有平等的沟通与交流吗?必定是强势的人是一个灌输者,而另一方必定是一个聆听者。我所理解的课堂上师生之间,应该是共同学习共同交流共同享受音乐的过程。孩子对音乐的独特的感悟和理解,也会让我有新的感受和触动。音乐课堂,应该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
感触四:预设与生成如何去把握。经常我们在听课的时候在下面相对一笑“又挖坑了!”,是,是教师是在挖坑,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挖一个很巧妙的坑引导学生跳下去,通过老师预设的教学活动,牵引着学生按照既定方案走下去。学生哪怕偏离一点点就要千方百计拉回来。今天一个老师提问学生“你听了音乐感受到音乐的情绪是什么?”,学生有说激动、昂扬,这位老师赶紧收住,说“从这两个同学的词里各取一个字,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激昂”,实在是让人汗颜!老师是“众里寻他千百度”,终于“盼得云开日出时”,终于绕到自己的道上来了!老师在课堂中只是在走教案,把自己设计的教学环节一步步演给听课的老师。课堂里,只有预设,不见生成。曾经遇到一个率性的同事在公开课上,学生起立回答她的提问时,她手一挥“扯远了,坐下!”,因为,教案中没有这样的预设!呵呵,这虽然是一个笑话,但是反思一下,孩子的学习效果以及课堂上生成的新的智慧和感受,就能视而不见吗?
感触五:新教师业务上的成长。回想自己参加新三届青年教师优质课的比赛时,也是一样的稚嫩。但是,不能因为是新教师而成其自我安慰的理由。其实,如今的新教师有更好的平台更宽泛的视野更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的滋养。美国教育学家波斯纳提出,成长=经验+反思,这是新教师在业务上迅速成长起来最为有效的方式。自我的反思,才能有所悟有所得。成长为一个优秀教师并不难,关键在于是否有心。呵呵,自己都还把自己手机的关机语设为“吾日三省吾身”,每晚临睡关机时会看到并会小小的反思自我。职业生命的丰盈要靠自己的内修而达成。
其实,昨晚并没有喝咖啡。记写的感触一样清晰。